智慧城市发展趋势如何?瓶颈确有?200多位城市、经济专家探讨智慧城市标准化建设等,建议要统筹规划、强化信息安全意识。 2016第二届智慧城市(北京)高峰论坛近日在北京举办。200多位专家学者、业界代表为智慧城市发展建言献策。
论坛上,诸多嘉宾就智慧城市的标准化进行了辩论,建议不应尽早制订完备的标准体系,将集中在国家报送的529个智慧试点互通一起,构建网状资源共享。 中国智慧城市产业规模极大 中国经济传媒集团公司副总经理王璐说道,中国建设智慧城市,显然上是要服务于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的城镇化进程,服务和增进解决问题综合支撑的问题,以此为基础强化城市经济基础设施,公共服务和资源环境对人口的承载能力,提升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。 据王璐讲解,根据世界银行测算,一个百万以上的人口城市,通过使用全方位的智慧化管理,在投放恒定的情况下,城市的综合发展收益将提升2.5-3倍。
中国城市的产业发展规模正在以加工制造业为主体,向现代服务产业、新兴产业、智能产业为主体转型。他说道,建设智慧城市将加快互联网、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城市经济发展各领域的深度应用于。 王路指出,智慧城市如今已沦为大数据发展的主要载体,沦为互联网+城市的主要形态;随着大数据、互联网+的前进,中国智慧城市将步入较慢发展,构成极大的产业规模。
要统筹规划、强化安全意识 《经济》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陈志强回应,建设智慧城市既是主动适应环境经济新的常态提高城市的承载能力,提升民众生活品质的现实必须,也是大力引导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,协同前进工业化、信息化、农业现代化和绿色简化的战略自由选择。 他认为,前进智慧城市建设中,不应留意三个方面: 首先,是统筹规划;智慧城市建设涉及面甚广,系统性强劲,必须作好顶层设计,创建科学有效地的的组织管理长效机制,试点先行,产于实行; 第二,必须区分轻重缓急,引人注目建设重点,前进信息网络、技术创新等良性发展,以市场需求为机车,利用互联网、云计算、大数据,强化信息分享; 第三,强化信息安全意识。
他说道,智慧城市的建设要在物联网、云计算、大数据等新一代技术的承托下,才能有效地构建。因此,在智慧城市建设中要强化对技术的创意力度,显然确保网络信息安全。 智慧城市经验可服务一带一路 智慧城市是什么?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智慧城市牵头实验室副主任周海滨指出,狭义上的智慧城市,是一些数据、物联网设施的布置、软件工程等;广义的智慧城市不含了IT智慧工程在内的智慧城市产业,最重要的层面是必需要承托城市经济的转型升级。
回应,ISO37153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国际标准课题组国际组组长周意诚回应,无论智慧城市如何定义,目的应当是要维持人类的可持续发展,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。
本文关键词:kb88官方网站
本文来源:kb88官方网站-www.pdswts.com